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水豚會其之三

有位校內新聞刊物記者是我朋友
他綽號叫作阿肛
真名我已經忘了,也沒有知道的必要
如果聽到名字大概會熟悉的想起來
沒有聽到之前,什麼都想不起來
這就是記憶的詭異之處
阿肛是擅長無聲息出沒他人背後的人
這也是阿肛綽號的來源
這個綽號也促成他的一個癖性
讓他愛用「肛」作為動詞講些日常髒話
比如說不小心犯錯
一般人都會說「幹!慘了」
他則是會講「幹!要被肛了」
或是一般人講「剛剛好」
但從他嘴裡聽來卻像是在講「肛肛好」
代表一個人的綽號
或多或少會影響一個人被看待的方式
以及行為模式
已不知是被擬物的人,還是被擬人的物
也許兩者之間的差異
就和人類與猩猩DNA99%的相似那般
既是差很大,亦是差不多
下課後,我轉頭尋找阿肛的身影
就「阿肛定律」他只會出現在你後面
或者正確來說是肛門的方向
果不其然我轉頭後在肛門後面
發現他悄悄跟在一個奶茶委員的肛門後面
樣貌鬼鬼祟祟,好像在調查什麼
大概是想追查上次奶茶委員會的弊案
我上前拍了拍他的背
他驚訝的跳了起來
彷彿這是第一次有人出現在他後面
因此毫無防「背」
他看到我後,隨即繞到我的後面
這裡是他與人相處的人際舒適圈
和我說:「怎麼肛好碰到你?話說這是首次有人,能肛到我後面!」
我不理會阿肛的話,直接問他水豚會的事情
他說:「我也才肛聽演劇社的悟名講過,他認為這是種新型態邪教,藉由說服自我懷疑的人成為水豚,進而擴張自己的影響力,這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做法。」
身為人類會對他人的期望感到焦慮
能順利滿足期望的人類終究是少數
人脆弱的時候,往往會感到現狀和理想差距甚大
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合格的人類,產生挫敗感
而水豚會就利用這點
發表「你可能是水豚喔!」這種言論
讓人能逃避自己的挫敗,寧可相信自己是水豚
跑去當水豚的的話,他人對你的期望只是懶散的活著
儘管對現狀毫無改變,但焦慮卻隨之消失
從失敗的人類,躍升為努力的水豚
以上是多數宗教都會使用的技法
但是水豚會的更高招在於
人類和水豚是兩個不同物種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讓加入水豚會的人向心力大幅提升
向心力是一個團體財力和行動力的來源
但也是非常排外,嚴重時甚至會產生敵意行為
但水豚會的中心主旨是懶散
依照手邊資料目前還難以評估
一個向心力極強的懶散團體
會不會對社會造成什麼負面影響
阿肛說:「不如,你幫我潛入水豚會調查吧?」
我回答:「啥!你要我加入邪教?你幹嘛不自己去?」
阿肛:「我名聲很臭,整天又很忙碌,太像個人類了,水豚會不會吸收我的。
我看你整天閒閒沒事幹,身為人的存在感又十分低下,居然能悄無聲息肛到我後面,應該會是水豚會樂意吸收的對象。」
我沮喪的說:「被你說成這樣,我都開始懷疑自己會不會是水豚了!」
阿肛:「繼續保持你就能順利潛入了。我現在還要去偷肛那些聲稱擁有『第六感』人,先拜託囉!」
其實他不須拜託我也會好奇去看看的
不管是自願,還是被拜託
自看到水豚會那則感覺微妙的廣告就已經註定了
於是我傳了一則訊息給水豚學長
「我或許沒有身為人類的自信呢!」
他立刻幫我安排明天去水豚會接受檢查
千萬不要幹傻事喔!
水豚是絕對不會那麼做的
我心裡暗想:「大概牠們對水豚的形象,是從所有宗教與烏托邦意象中照抄過來的吧?真是方便又懶散的作法,就和水豚的個性一樣呢!」

(待續)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即時新聞演劇社其之一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藝術是難以被語言定義的概念
或說如同任何抽象概念皆如此
因為語言文字的主要功能
是『排除』某樣東西的其他可能性
比如說一個東西是鳥,就不可能是烏龜
這很清楚,沒有模糊的餘地
但一旦進入形而上的抽象層次
只能依靠比喻的時後
就只能靠著大家的感覺進行這種排除
比如:形容美女的美麗程度像朵花
就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花的特徵顯然無法完整對應『美麗』這個抽象形容詞
抽象詞彙的涵義,隨著群體不同,定義也會有所改變。」
「所以藝術是很主觀地!」
演劇社社長賈悟名
對臺下新生滔滔不絕地演講
最後以少林足球的台詞搞笑作結
雖然說是演劇社
但這個社團並不是那種會演莎翁經典名劇
或是主流戲碼類型的社團
賈悟名說:「所以,我們即時新聞演劇社
乃是專門演出重要即時新聞的藝術社團」
一名新生舉手:「所以,就像XX大悶鍋一樣嗎?」
「你全家咧!別把我們當作政治諷刺團體好嗎?」
賈悟名瞬間爆氣,轟飛這名新生的疑問
「我們會用舞臺劇形式,細膩重現當週重要即時新聞
並不是刻意諷刺好嗎!」
他表示,像最近每週的國際新聞組
都會演出『北韓射飛彈與川普推特濫罵』
這是多麼具有戲劇張力與啟發性的劇情
兩位國家領導人把核彈和戰爭當作兒戲的政治操作
僅依靠新聞短短幾分鐘的報導
根本無法讓人細細品味其中荒謬
唯有在戲劇的場域與氛圍下
才能去進行透徹地思辯
還有昨天社會案件組演出的
「X大學男男情感糾紛潑酸自縊案」
票房極佳,可能還要加演場次
注意!
我們會參考多家新聞稿寫劇本
還會去探訪當事人
勘查現場、詢問專家學者
或是上網去多方了解案件細節
力求完整重現日常生活中斷裂的異常截面
新生舉手問:「那這樣不就是當記者了嗎?」
賈悟名:「我操!是超越記者吧!」
自從新聞台發現公正中立的新聞
等於沒有新聞以後
紛紛走向主觀價值判斷的道路
跟風、炒作、煽情樣樣來
但我們社團的舞臺劇就是包含以上
卻又不只是以上
你們知道祕訣在哪裡嗎
「就在於觀眾關注的時間!」
也就是將3D新聞影片
加深它4D化的過程
新聞把所有東西都儉省成谷阿莫形式
只講個2分鐘誰他媽能看得懂
還有看懂是其次
重要是深刻的去感受現場的氛圍
我們舞臺劇的第4D就是氛圍
新生舉手:「所以4D不是時間喔?」
賈悟名就這樣抄起一把椅子丟過去
這就是「K大學即時新聞演劇社社長襲擊新生」
的即時新聞演劇社舞臺劇場
請所有演員下台一鞠躬
(待續)

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香菜夜市其之一


傳說偶爾在深夜
會從地下傳出一股混雜多種食物的味道
當中還穿插著一種尖銳的氣味
這股氣味是臭是香其實因人而異
因為這是香菜的味道
一個藏匿於廢棄地下停車場的流動香菜夜市
它的舉辦時間不明
即使你跑去當面問那些老闆
下次夜市開辦的日期
他們只會警戒的打量著你
然後搖搖頭說不知道
似需要守口如瓶的秘密
但香菜夜市每在開市前一天
眾人都能不約而同從朋友的朋友那裡
聽說明天開市的消息
這個隱藏良好的夜市
是先前香菜之亂中,被流放者的秘密結社
這裡攤販賣的食物都不由分說地添加香菜
激進到幾乎是惡作劇的革命性品項
除了豬血糕、蚵仔麵線、貢丸湯等等加入大量香菜為佐料的基本款
還有香菜雞排、香菜拉麵、香菜冰淇淋等等
以香菜為主題的實驗性食品
肯定有些人已經覺得隱隱作嘔
但人類對於這種主題式的東西
都會產生殺死貓般也罷的好奇心
這些攤販也只是因為被原本夜市流放
而感到憤恨不已
從而組織同好欲反攻江山而充滿雄心壯志
可謂是人生教育的正面範例
香菜之亂以前
K地就像人類遠古神話時期的混沌狀態
那時一切食物都還沒被標記成有香菜和沒香菜的
攤販們在夜市為名的戰場公平角力
瓜分蜂擁而至的顧客群
然而有一天
其中某位不知名的攤販掌握了新的力量
開始利用新潮的社群網路行銷
推送大量宵夜文
夜市經典遊戲和叫賣活動
把寂寞饑餓的夜貓族
都叫喚出來參加名叫夜市的祭典
一開始效果極好
夜市的客人暴增讓人應接不暇
每個攤販平均盈餘爆增兩倍以上
攤販數量不斷增殖
幾乎形成K地的夜生活代表物
然而,就在大家還沒意識過來
這股力量又引來異想不到災害
將大家吹得東倒西歪
網路上有個政治反諷搞笑團隊
在關於網友討厭吃什麼的話題上
意外引起廣大討論
最後這話題導向香菜
「最討厭老闆在湯裡加香菜」
「要我吃香菜?我寧可吃XX」
「打賭輸的要吃一整盤香菜」
諸如此類的網路搞笑梗
螺旋式的攀附著香菜升溫
甚至出現一些激進派網友
在夜市當場和老闆吵起架來
並被路人錄影上傳網路
如果不是香菜的話
或許這個影片只是單純的奧客罵街罷了
但由於香菜,居然開始產生以下聲浪
「只要不加香菜就好了嘛!」
「香菜應該滾出台灣」等等
基於言論壓力
有些手腳較快的夜市攤販
紛紛花錢重新印製招牌
註明「本店品項不含香菜」
或是「若要香菜請和老闆講」
甚至開始攻擊其他無辜店家
寫著「其他家麵線會加香菜」
其實香菜也不是絕對必要的佐料
只要不加就可以了
這種單純的想法對某些店家來說
簡直無法接受
對他們來說,描述一道料理色香味俱全
其中的「香」字是代表香菜
無法接受香菜的夜市
就是放棄料理初衷的夜市
於是愛好香菜料理的攤販
索性號召其他同好,自組香菜料理同盟
偶爾在租約不固定的地下廢棄停車場擺攤
宣洩平時無法使用香菜的不滿情緒
一個因為政治性反諷而遭批鬥的香菜
卻走上政治性反諷的道路
纏繞香菜所爆發的愛恨情仇
就和人類史上任何政治導火線一樣荒謬
但這就是香菜之亂
以及偶發性香菜夜市地下集會的始末
設問,如果在路上聞到這個香菜味道
你會選擇進入察看,還是逃離現場呢?
相當於政治上比喻雞蛋與高牆的選擇題

村上春樹是會進去的那個
不是因為他愛香菜
只因為他永遠站在雞蛋那方
而且這裡肯定有賣香菜炒蛋
(待續)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水豚會其之二

上總體經濟學特別無聊
把人類群體行為,化為幾張圖與線條分析
好像用數學證明出了什麼必然性的結果
但其實,這樣的必然是建立在眾多不符人性的假設前提下
如果理論是一棟大樓,那前提假設就是地基
一個假設前提不符現實的理論
相當於一個富麗堂皇卻地基不穩的大樓
腦中浮起空中樓閣的意象
不禁聯想到水豚會的事情
我查了一下什麼是水豚
水豚是一種半水生動物,食草動物,群居
通過聲音交流來建立互相之間的聯繫
當受到威脅或雌性在哺育時
它們可以發出狗樣的吠聲…等等
是個看起來傻傻呆呆胖胖的可愛生物
所以那是個研究水豚的生物同好會嗎?
但海報上問人是否是水豚
這樣的古怪句型好像是在判明參加者都是水豚似的
並不是給人類看的
卻是用人類語言寫成著實詭異
難道水豚能和日本狸貓、狐狸一樣能幻化為人
還是他們是一些認為自己是水豚的妄想者呢?
上課時,我透過社群媒體找到一位水豚會的幹部
是文科系的一位學長
好像在社團裡面是擔任水豚王的近身護衛的人
至少他在臉書自我介紹是這麼寫的
我只是問他:「請問水豚會是做什麼的呢?」
他卻回答我非常多東西,資訊量很大
我以下大致敘述
他說水豚會就是讓水豚聚在一起的社團組織
由於水豚的被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異化
將許多水豚拆散
過著以為自己是人類的漫長人生
身為人而奮鬥、而失落
但上了大學,就像達成階段性任務般
大夥的步調明顯緩了下來
開始有餘裕去思考
自己是誰,將來又要去哪裡等等哲學性思考
許多水豚突然開始意識到自己明明是水豚
怎麼和一群人類混在一起了呢?
開始慌亂了起來
但是由於潛伏人類世界太久
已經難以區分自己是不是水豚
好在水豚王發明了一組檢驗方法
可以辨別你到底是不是水豚
然而這個方法是機密
只有來水豚會接受檢查才能知道
畢竟也不是所有水豚都不適應人類社會
公開方法讓大家突然發現自己是水豚
只會造成無謂的焦慮
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要是有興趣的話,你可以過來做檢查喔!



以上就是他對我的回答
雖然理性上覺得有些莫名其妙
但是似乎也沒有可以完全辯駁的感覺
變成有點類似於信仰的存在
究竟自己是不是水豚,終究是個信仰問題
回宿舍後我在YOUTUBE
找了一個合唱的音樂影片
我關到靜音,只能看到他們嘴巴和有節奏的在張動
就像彼此之間被不知道什麼東西
聯結成為一團巨大的活物
因為我並非天生耳聾
所以能知道聯結他們的
是名為聽覺的一種知覺
聽了水豚近身護衛學長的一席話
不禁聯想起來
是否我其實也是少了某種知覺
看到大家都在團體中工作運作的好像很和諧的樣子
那種牽引他們的力量
是需要什麼樣的器官才能感受到的嗎?
我是在什麼地方失能了嗎
沒有參加社團和系上的我無法理解那樣的東西
就像一個聽不見團體聲音的聾子
僅觀察並描述卻無法實際去感覺
儘管如此,還是覺得沒有任何差別
(待續)

水豚會其之一

撐傘走在下著雨的校園內
為了營造《銀翼殺手》賽博龐克風格
我的傘柄加裝了LED燈,但由於這個梗過於小眾
導致別人看我都是鄙棄的眼神
卻又有種《未央歌》在夜遊的青春懷舊感
經過幾乎沒人注意的青春校園公告欄
總是張貼著許多社團廣告

大概只有張貼者本身路過時
會不時去察看這些廣告是否歪斜脫落
專注地端正海報的儀容
就像人類路過全身鏡時會被自己的身影吸引
或說自戀或說自卑,或者根本是同一回事
我們有時只是拒絕承認別人根本不在意
做著被關注的美麗白日夢
而這名叫「水豚會」的意義不明組織
也存在這些社團廣告之中
「你是否是水豚呢?歡迎加入水豚會」


混雜這樣可疑標語的海報
圖樣明顯是從日本動物園的水豚粉絲頁盜來的照片
雖然我不要求大學生的美工能力
但這張海報的圖樣
張貼在許多宗教靈修禪坐社團的早安圖旁邊
在極度可愛中又帶有大量邪氣
反而讓周圍的邪教廣告顯得正當且光明
不知道學生會或校方在核准張貼這些東西的時候
是否知道這是自由之惡
且已嚴重玷污整組牆面的觀瞻
不過大學裡本來就存在許多反諷精神
或許這個水豚會
只是在反諷某些我所沒聽過的XXX主義云云
或許是在嘲諷那些動物保護團體的思想太過激進
以致於可愛小狗小貓的生命重要意義
超過旁邊藍白拖鞋汗衫為底、格紋襯衫為外
鄙棄浪漫主義的宅男
反諷的反諷的反諷
在大學這樣充滿知識思想辯論的地方
有時不想認輸
也不想讓人知道自己其實在反省
就只好說在反諷
(待續)

奶茶委員會其之一

奶茶委員會其之一:
不同於咖啡研究社、美食研究社等,研究飲品、料理的同好社團,奶茶委員會因為K地的人極度喜好奶茶而迅速壯大,其委員會每月出刊奶茶評比囊括全K地奶茶店,其神秘品嘗師遍佈大街小巷,有商家曾企圖猜想這些鑑定師的特徵,猜測他們皮膚皆為奶茶色,手上隨時都有一杯奶茶,就像一群吸食奶茶醇色的妖怪,但細數這樣膚色的人幾乎滿街都是,但起碼健身者可以排除在外,奶茶是健康節食時常避開的重要敵人。
市面上往往有許多每天省一杯奶
茶,就能買到xxx的廣告語,奶茶委員會眾人相當不以為然,他們寧可賣掉一顆腎換取每天一杯奶茶的權力,又如何會管你這些身外之物?不吃早餐也要喝奶茶、不吃午餐也要喝奶茶、不吃晚餐消夜、更要喝上一杯奶茶,這才是奶茶委員會的傲骨。
奶茶委員會的評定宗旨很簡單,「好的奶、好的茶、好的比例」,起初這個委員會的確讓商家普遍的奶茶品質上升,但最近過大的權力與為了回應話題關注,漸漸獲得能夠掌握奶茶的生殺大權權力,權力帶來的影響力與資源取代原先奮鬥的夢想,並分裂成多個派系彼此鬥爭,出現大組織的腐敗必然現象。從鮮奶本位主義者、茶本位主義者、5比5中間派、CP值鑑賞學派,所有政治裡的光譜都能在奶茶委員會找到投射。(待續)

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觀點

看陸片時,有時臺詞明明俗濫的可以
心卻像是輕輕被抬起來挪移過
再放下
有種被突擊攻破的惶恐
自己對於事物的熟稔信心瞬間被沖垮

套用剛學到的新詞與重新去理解事情的意義
那明明描述同樣意思
卻因為用語不同造成的陌生感
大概類似於對魯肉飯口味
肥、瘦、鹹、甜
因地而異的理解吧
想起為何聊天的貧乏內容,可以造就歡樂有趣
他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反應在不同描述上
能幫助拓展事物真實的面相
讓我們挪動挪動心眼
但若同一批朋友聊久了,詞語重複探盡了
終究還是會膩
於是小說家的職責登場
有時小說是為了探究事物其他可能面相的舉例說明
編造一齣關於真實的故事
編造不同背景、不同情感、不同詞語
為了看得更為清晰透徹
而在述說中讓事情慢下來

停駐成淬煉的幾組文字
悄悄縫入你思想底蘊的大型拼裝布
然後你又有新的話題了
然後
你或許會更有趣一點